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。不要小看梁家河,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。
——習近平
品讀《梁家河》,追尋領(lǐng)袖為民初心!紀實文學《梁家河》自5月2日公開發(fā)行以來深受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喜愛,為進一步在我機關(guān)掀起學習《梁家河》的熱潮,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從“梁家河”這個小山村汲取“大學問”,引領(lǐng)金臺追趕超越,讓梁家河精神光耀金臺大地。從今天起,金臺政協(xié)網(wǎng)將推出《紀實文學<梁家河>》專欄,歡迎收聽、收看,望大家積極分享。
第四集:北京娃 村里娃
音頻點此鏈接收聽
像變了一個人,習近平努力彌合著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異,而這意味著一種脫胎換骨的轉(zhuǎn)變。
對于習近平來說,梁家河最難忍、最惱人的是跳蚤。陜北人叫它“虼蚤”。習近平皮膚過敏,跳蚤叮咬后用手一撓,就腫起了紅疙瘩,越撓越癢,痛苦不堪。石春陽當年和習近平一起勞動,從他挽起的褲腿下,看到過習近平身上被跳蚤、虱子叮咬過的疤痕——他的小腿上到處是被咬過后腫起的紅疙瘩,有的剛剛結(jié)痂,有的痂被抓掉,往外滲著血水……
習近平他們尋找著對付跳蚤的各種辦法。他們給炕上撒六六粉;進門的時候抖抖褲腳;有時燒一鍋開水,把衣服燙一燙。兩年后,習近平就習慣了,任跳蚤怎么叮咬,照樣酣然入睡。
上廁所也不習慣。農(nóng)家的廁所都很簡陋,在窯洞外面的角落挖個坑,四周用石板遮擋一下就成了。廁所又臟又臭,冬天蹲在里面,四面透風,凍得人直哆嗦;夏天,蚊蠅飛舞,氣味令人窒息,以至于上廁所成了一件讓人發(fā)怵的事。同在梁家河插隊的知青戴明回憶說:“后來大家都養(yǎng)成了快速上廁所的習慣。”
農(nóng)村沒條件洗澡,天冷的時候,就燒點熱水,用毛巾擦一擦。天氣轉(zhuǎn)暖了,大家就會到河邊沖涼,雖說穿了游泳褲,但村里人笑話他們說大小伙子還光“溝子”(屁股),以后他們再也沒那樣洗過。
刷牙也差點兒成了笑料。村里人不明白刷牙是怎么一回事,早上看到知青們刷牙,就說:“這幫知青不知怎么了,早上起來嘴里吐白沫哩!”
在邢文英眼里,習近平是個“內(nèi)向的少年,站在門口,拿本書看”。邢文英來自北京五十七中,在文安驛公社高家坪大隊插隊,習近平常來這里找他的知青好友。戴明說,習近平從來不訴苦,也不抱怨,很堅強。在村里人看來,習近平見多識廣,性格隨和,說話不偏激也不保守,非常實在。
習近平身上沒有那種讓人產(chǎn)生隔膜的“城市味”。
梁家河有一個后生叫靈娃,是基建隊隊長武玉華的兒子。靈娃有智力缺陷,說話不知深淺,做事冒冒失失,但是能干活。襯里人把他當成“開心果”,常逗他出丑。有時,靈娃讓人下不了臺,還會挨頓打。靈娃媽心疼孩子,常為靈娃的事與人打“嘴官司”。
知青編入基建隊后,武玉華和靈娃媽都很緊張。那可是京城里來的娃娃,靈娃萬一惹出個什么亂子可怎么得了!他們擔心靈娃跟知青發(fā)生沖突,勞動的時候,靈娃媽就守在靈娃身邊,但總有守不住的時候。
習近平他們幾個知青都抽煙,勞動中間休息,大家就會卷上一支。有時習近平卷好煙,放到嘴邊剛要抽,就被沖上來的靈娃搶走,揉碎扔了。這樣的事兒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發(fā)生,但沒有人看見習近平惱怒過。鄉(xiāng)親們把這事兒看在眼里,說“近平這后生仁義”。
1993年,習近平回梁家河看望鄉(xiāng)親們的時候,專門問起了靈娃。得知武玉華和靈娃媽相繼去世,靈娃進了養(yǎng)老院,習近平拿出500塊錢,讓武暉轉(zhuǎn)交給靈娃。
身上沒有“城市味”的習近平跟村子里的年輕人也很快熟悉起來。他把自己的鞋子送給家境貧困的伙伴,有時還會當起理發(fā)師,給村里的青年人理發(fā),有一陣兒他還當起了游泳教練,教那些只會“狗刨式”的青年學習蛙泳。梁家河返鄉(xiāng)知青王憲平,社員石春陽、武暉、張衛(wèi)龐等,都成了他的朋友、伙伴。盡管他們都知道習近平的父親“犯了錯誤”,他是個“黑幫子弟”。
與習近平的交往深深影響了這些伙伴們的人生選擇。與習近平交流較多的武暉,后來成了一名教師;石春陽則在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,接替習近平當上了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。
在梁家河一隊插隊的北京知青王翠玉這樣評價習近平:“在習近平眼里,沒有高高低低,沒有看得起誰,看不起誰。他待人講話,總是面帶笑容,總是很和氣。這是很不容易的!”
鄉(xiāng)親們已經(jīng)從心底里接納了這個北京娃,習近平還成了鄉(xiāng)親們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通道、一雙眼睛。(節(jié)選)
《梁家河》歌曲 作者簡介
何鈴領(lǐng) 男 ,漢族,湖北隨州人, 1973年11月生 ,大學本科學歷 , 1992年12月入伍, 1994年11月加入中共黨組織,2013年轉(zhuǎn)業(yè),現(xiàn)為寶雞市金臺區(qū)委宣傳部干部。
愛好攝影 、 文學和音樂文學創(chuàng)作,在《人民網(wǎng)》、《解放軍報》、《廣西教育報》、《科技日報》、央視七臺軍事頻道、《政治指導員》、《軍營文化天地》、《空軍報》、《政工導刊》、《詞刊》、《歌曲》、《寶雞日報》等報刊、電視臺發(fā)表散文、人物通訊 、歌詞、電視新聞等體裁作品200余篇(首) ,獲得國際、全國、全軍大獎5次,與友人合作的歌曲《惹莫惹,為夢想歌唱》于2013年7月榮獲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屆國際校園藝術(shù)節(jié)暨中國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文藝匯演金獎。
著有音樂文學集《中國夢 絲路情》一書,寶雞市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、寶雞市國學研究會理事,寶雞市職工音樂協(xié)會理事。
|